金秋十月,为深刻理解和把握总书记关于愚公移山精神的精髓,贯彻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精神,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和爱岗敬业、埋头苦干的良好风尚,同时也是为了发挥工会的积极作用,增强我部教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校党委工会的大力支持下,思政部教学骨干于10月27日和28日赴济源参观学习调研。
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参观见学活动安排紧凑合理,学习内容精彩多样,实地学习和了解了济源人民继承和弘扬愚公移山精神所取得的一个又一个胜利,深切感受到了“愚公移山、敢为人先”的精神,坚定了理想信念,增强了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的职业意识,赴济源的每位思政课教师也都受到了一次精神上的庄严洗礼。

27日,我们在王屋山下愚公移山雕塑群像前,仰望愚公移山雕塑群像和毛主席的题词“愚公移山,改造中国”,集体默诵了毛主席的《愚公移山》名篇,深刻感悟到了顽强拼搏、敢为人先的民族精神,体会到了开拓进取、坚韧不拔的愚公移山精神。

28日上午,我们参观了愚公移山精神展览馆“愚公精神,民族力量;太行王屋,愚公故乡;愚公儿女,彪炳史册;难忘岁月,艰苦创业;继往开来,巨大变化”五大主题展览。在这里,我们了解了北山愚公生命不息、挖山不止,最终感动上帝,搬走太行王屋二山的故事。愚公移山的故事记录了古代先民们对大自然的认识,寄托着美好的愿望,阐述着精微的人生哲理。在展览室我们还看到傅斯年先生提出了以为公思想、民众意识、群众力量、努力精神为核心的“愚公移山论”;还有当年在抗战时期,徐悲鸿创作的国画《愚公移山》,都用艺术的方式表达了中华民族对愚公精神的向往;而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对愚公移山做的三次论述,以“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为核心内涵,赋予了《愚公移山》故事新的内涵和时代精神,完成了愚公移山从寓言到民族精神的发展历程,愚公移山也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特别是学习领会了习近平总书记概括的愚公移山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百折不挠,挖山不止,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奋斗奉献,造福大众。

28日上午,我们还专程到济源市政府的市民之家进行了参观学习,领略了济源党和政府弘扬新时代愚公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切实举措。
随后我们来到济渎庙,济渎庙全称济渎北海庙,位于济源市西北2公里济水东源处庙街村,是古四渎唯一一处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河南省现存最大的一处古建筑群落,被誉为中原古代建筑的“博物馆”。在这里我们认识了济水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进程中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济水源头,滋养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的首都原城;济水贯黄河而自清,历曲折而如海的独特流向,凝铸了中华民族含贞自洁、威武不屈的高贵禀性;历代文人仕子对济水的歌咏之作,也成为中华文学宝库中永不凋零的奇葩。在这里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获得一次现实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28日下午,我们重走了朱德出太行小道,现场学习体验了革命前辈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我们在朱德出太行小道纪念碑处集体朗诵了朱德总司令走出太行时的七言绝句《出太行》:“群峰壁立太行头,天险黄河一望收。两岸烽烟红似火,此行当可慰同仇。”朱德磅礴的诗篇,深深感染了每一位参观的思政课老师,使我们又再一次重温了那段波澜壮阔、激情燃烧的红色岁月,追思和学习了革命先贤崇高的品格风范,让我们经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

在愚公移山精神干部学院,副院长琚剑星教授介绍了济源市情,他说,济源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最具特色的是“一山一水一精神”,“一山”为王屋山,“一水”是济水,“一精神”就是愚公移山精神。从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发表《愚公移山》著名讲话,让愚公移山精神实现了从寓言故事到民族精神的升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述愚公移山精神,强调“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大力弘扬将革命进行到底精神”,赋予了愚公移山精神新的时代内涵。琚剑星副院长对我们思政部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希望进一步加强合作,优势互补,让愚公精神发扬光大,开花结果。
思政部朱慈华主任向愚公移山干部学院领导同志介绍了升达大学的基本情况和创办人王广亚老先生的爱国情怀和卓越贡献,感谢愚公移山干部学院给我们这次参观见学活动提供的方便,同时也表达了思政部和愚公移山干部学院进一步合作的意向。
愚公移山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与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一起成为河南人民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三大精神柱。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强调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和将革命进行到底精神。河南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强调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每一个河南人,都要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中原更加出彩紧密联系起来,树立起强烈的争先创优的出彩意识,争做出彩河南人。
通过此次参观见学活动,我们进一步强化了担当意识、吃苦精神和党性观念,更加意识到学习愚公移山精神,要重在落到思想和行动上,不忘初心坚定信念,敢于担当迎难而上,团结奋斗形成合力,知行合一崇尚实干,不断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深入,将所学所悟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中,为培养有本领有担当有理想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思政部 窦峰文/图)